面对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家居需求收缩及行业竞争白热化,“低价”已成为宜家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核心策略。继连续2个财年实施低价举措后,9月2日,宜家宣布,2026财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1600件家具及家居新品、23个新品系列、50余种新品美食,并新增150余款低价产品。
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庞安泽在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透露,除了产品端的“低价”投入,公司还计划布局更多小型门店、拓展中国市场数字业务版图,并升级现有商场以优化消费体验。据悉,北京和深圳将成为宜家探索小型门店形态的重要市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自2020年以来,近年多个知名家装、建材品牌也纷纷落地“小店”“社区小店”以及试行降价举措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记者分析指出,这些举措是家居行业应对“内卷”的共同选择,有利于降低家居企业及经销商的门店投入成本、加强下沉市场渗透。
记者梳理发现,早在2023年8月29日,宜家中国就宣布了未来三年的计划,这一称作“生长+”的战略表示,宜家将在中国市场投资63亿元用于包含服务、渠道在内的多项品牌建设,其中一项比较显著的计划是对超过300种产品进行长期性降价。
过去两个财年,公司已累计投资6.73亿元推出更多“更低价格产品”。其中,2024财年内,宜家对累计500余款产品采取了更低价格优惠,投资超4亿元;2025财年则计划对更低价格产品投资2.73亿元,重点针对床垫、床架、卧室纺织品、卧室收纳等睡眠相关产品采取折扣优惠。
对于2026财年继续推行的低价举措,英格卡集团全球零售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托尔加·恩库表示,宜家希望“能够提供可负担、可持续的家居生活产品,尽可能推出更低价格的产品,让大家都能够买得起。”宜家中国副总裁阮林娟也表示:“低价策略一直以来是宜家业务模式的一环,我们会选择契合消费者当下需求的产品进行价格投资。”
计划推出更多更具性价比商品的同时,宜家也表示将继续在华拓展“小店”布局。
根据公开信息,中国是宜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点市场,也是除瑞典本土外唯一拥有完整宜家产业链的市场。自1998年在上海开设了大陆地区首家商场以来,英格卡集团已在中国大陆开设了40个宜家顾客接触点(包括37家商场、2个体验店、1家设计订购中心)及10家荟聚购物中心。
而宜家方面曾表示,目前其标准门店是大型的商场,难以触达北京、上海等大型城市的市中心。所以宜家希望能够开拓新的“更小形态”的线下触点,触达都市人群的生活、工作、社交等场景。
2020年,宜家开始试水小型门店模式。该年3月,宜家在中国市场首个小型门店——上海杨浦店开业,位于国华广场一、二层,面积约8500平米,是宜家在国内首次进入购物中心开店;同年7月,宜家在上海静安寺商圈开出全国首家城市店,面积进一步缩小到3000平米,是常规宜家商场的十分之一左右,SKU(Stock Keeping Unit,最小存货单位)则是大店的五分之一。
2024年5月,宜家又在深圳罗湖落地了中国大陆市场的首家设计订购中心,这是一种规模更小、更便于顾客到访的线下门店,可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设计服务。
可以看出,宜家在国内的小店模式探索正愈发“接地气”,呈现出规模更小、灵活性更强的特点。“我们对于选址会持一个更开放性的态度,主要是关注人群在哪里、需求在哪里,我们希望能够离大众消费者更近。”宜家中国业务转型及创新副总裁刘锐表示。
“低价”“小店”战略的推进,本质上是宜家对中国家居行业趋势的精准回应:近年来,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传导至下游家居市场,叠加消费者“性价比”需求升级,迫使家居行业加速运营模式迭代。
作为家居行业头部品牌,宜家拥有降价的基本逻辑与优势。据了解,宜家降价的方式是放大规模效应,同时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整合进行降本,且“低价”也不是简单地降低价格或者打折促销,而是创造高性价比和高质价比,比如通过工艺革新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。
不过,依然有谨慎的看法认为,宜家近年在华实施低价举措、推进“小店”落地,除受中国家居消费市场快速变化的巨大影响外,也与宜家在华业绩压力相关。
截至目前,宜家还未公布2025财年数据。而此前,2024财年,宜家中国的营收111.5亿元人民币(约14.6亿欧元),按照彼时的汇率计算,约占到英格卡集团全球销售额的3.5%,略低于2023年同期(15.8亿欧元)的3.6%。英格卡集团给出的解释是,“零售总额同比降低,主要源于商品售价的调低”。
另据公开报道,2010年至2015年,宜家中国零售额增速一直保持在20%以上,而从2018年财年开始跌破两位数,但宜家本身从未公布相关数据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背后更多是大环境的影响。在中国市场,面临压力的也不止宜家。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,近期多家上市家居企业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,大部分企业上半年出现了营收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。
而从其推行的低价策略来看,目前也已显出成效。阮林娟在采访中指出,低价策略不仅带来了(门店)访客量和销量的增长,也会给业绩带来一定的提升。
2024年财年,宜家更低价格产品的销量增长了70%,低价产品对宜家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。截至2024年8月底,宜家中国市场低价产品的销售件数较上一财年增长约70%,门店累计客流量同比提升12%。
实际上,除宜家外,近年来越来越多家居企业也开始选择降价以及聚焦“小店”模式的拓展。
例如,2020年起,鹰牌陶瓷开始重点布局“鹰牌小店”,仁豪家居首次推出社区店模式,仅需35平米即可开店;2021年,东鹏陶瓷推出家居生活服务品牌“鹏住”,以社区小店的形式深入社区,涵盖了整装、局装、旧房改造、维修保养等诸多服务等。
对此,严跃进向记者分析指出,家居企业加码“小店模式”,核心是为应对行业加速“内卷”的竞争格局:一方面,小店模式能降低企业及经销商的门店投入成本,有利于快速招商扩张规模;另一方面,小店更贴近社区,有助于企业加强下沉市场渗透,且“分散的小店业态也能更好适配日益碎片化的家居消费需求。”
当然,家居企业在积极布局“小店”的同时,也没有放松对传统“大店”的布局,加强“小店”与“大店”的互补。
以宜家为例,英格卡集团宜家零售全球副总裁兼副首席运营官范莎琳就曾强调,宜家未来会专注更多的投资于小型门店及线上触点,并且和当地市场现有的门店进行结合,同时充分利用大型门店的配送能力和自动化能力来支持小型门店,推动宜家进一步改造和升级标准门店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实体门店布局,宜家也在持续升级数字化体验。2025财年,宜家在中国市场首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设计平台,并已推广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31个市场。
此外,宜家还积极探索和第三方以及线月初,宜家正式入驻京东平台开启线上渠道新布局。庞安泽认为,“这可以说是我们进一步打造线上全渠道的重要一步,它能够帮助宜家继续在中国市场深耕。”
而对于中国家居市场的发展,行业仍有着乐观的判断。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家居市场消费洞察报告》指出,到2027年,预计泛家居全渠道销售额超5.3万亿元,在存量房需求释放与智能家居品类创新推动下展现强劲增长弹性。